为什么在影视镜头里,已经将枪指向对方了还要扳击锤(左轮手枪)/拉枪栓(比如步枪)?
基本同意 @经雷 制造气氛的说法,但是我觉得和枪械的使用原理还是有关的。通常来说,自动手枪、步枪、冲锋枪等枪械,持枪者没有遇到准备击发的状况之前不会上膛,因为有走火的危险。“不到最后一刻不上膛”是持枪的基本常识。所以在突发场合(比如一言不合准备动手)情况下,需要拉枪栓。常见场景比如主角闯入匪窝,一伙人见来着不善,纷纷掏出枪来对准他,拉枪机,这是符合逻辑的——匪窝里虽然人人都随身带着枪,但是他们并不会时刻想要互相残杀,所以子弹没有上膛。
而左轮手枪没有上膛的概念,只需要打开保险即可。但左轮手枪的击发原理是,扣下扳机会将击锤先向后拉到击发位置然后释放,也就是说,如果事先将击锤扳到这个位置,扣动扳机就会直接释放击锤而击发,就可以切实地减少射出子弹所需要的时间,减少扣扳机所需的力度,击发时也就更稳定。这也就是为什么西部片中左轮枪的使用者有时会右手扣扳机,左手不停地拨击锤——这样可以比单纯扣扳机更快地将子弹射出,也会提高精确度(而且许多早期左轮手枪扣下扳机是不能带起击锤的)。
== update ==
又看了一遍问题,感觉也许还是补充一下枪械的基本原理:
所谓自动手(步)枪(比如题目中说的“五四式”,山寨TT1930)是扣下扳机后子弹装药被引爆,枪栓在火药气体的压力下向后退,待得子弹出膛后又在弹簧的作用下向前进,一退一进的过程中将下一发子弹从弹夹里带出来推入枪膛。这个过程就是“自动”了。问题是第一发子弹怎么进入枪膛呢?答案就是用手拉枪栓。所以拉过一次枪栓之后,就会有一颗子弹被带入枪膛里,弹夹里的子弹就少了一颗,此时即便拆掉弹夹,手枪还是可以射击一次的——而这极度危险!所以电影里还会出现将弹夹卸掉后再拉一次枪栓的动作,将子弹完全退膛。
而传统的手动步枪(比如日本“三八大盖”)每一打一发子弹都要手动上膛一次。
原发布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655033/answer/12575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