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有人持有「XX 网站能解决的问题不要来知乎问」这种想法?
由 @邓妍 答案中看似无关的一句话「英国 … 的一团糟,是由巨大的国民财富支撑的」我联想到,如果「巨大的国民财富」是导致社会多元化的一个必要(但不充分)条件的话;那么在知乎上,乃至说大一点,在中文互联网圈子里面,可能目前还没有「巨大的网民闲心」支撑,来让多元化得以实现。当然「闲心」于此并不是一个很确切的措辞,但是我找不出一个更确切并且中性的词汇来形容某种礼貌、耐性和宽容的结合体。说它是「美德」听起来好像活在柏拉图时代,叫它「素质」又透着浓浓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味道。我想说的只不过是,如果一个知乎用户,看到并无违反社区规定而只是自己不喜欢的问题时——不管这种「不喜欢」的感觉是出于自己的偏好,还是出于对「知乎的理想氛围」之捍卫心态——能够坦然接受其存在,乃至看到居然有人去回答这些自己不喜欢的问题时,能够保持无所谓的态度,并且最好还能够热情、认真、详尽地回答那些他自己喜欢的问题,那么他就是一个有闲心的人。闲心的确也是一种财富,而我们没有能够积攒太多闲心的缘故,据我推测的话……那就是「每天的交通烦扰着我所有的梦」——身不由己的忙碌,以及无孔不入的(实际或者譬喻意义上的)嘈杂,都在消耗着闲心,让原本也能温良恭俭让的人,变作眼里揉不得伸手党、哀叹「劣币驱逐良币」的 whiner。
由此延伸开来,我并不认可知乎出现着「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至少我觉得这一措辞所描述的现象并不是典型的劣币驱逐良币,或者说价值不高的人 / 答案把价值较高的人 / 答案挤出了知乎。原因有二:
- 优秀答案以及优秀答题者的总数一直在增加而非减少。二〇一一年初甚至二〇一二年中期的时候,我每天只刷一次知乎足矣,过去一天甚至几天里出现的好答案一眼就能读完,让人觉得不足果腹,有时候我甚至会去看「所有问题」。可是现在的知乎,基本上每隔几个小时就有一批好答案出现——此处的「好答案」并不是指「我认同的答案」,而是「有人用心写下来的答案」——让我开始觉得目不暇接。与此同时,写一个能够受到关注和认可的答案之门槛也有所提高,同样以二〇一一、二年的时候作为对比,那时候我可以放肆地在自己几乎完全没有概念的领域里信口开河,而现在的我不敢、也不愿这样做了。同样,我关注的人、以及觉得自己理应关注的人也越来越多,的确有一些熟悉的 ID 离开了,但是,嗯,引用 @Raymond Wang 的话:「从我进入知乎开始,知名ID的进进出出就是常态,我觉得挺正常的。或者说,我对互联网的想象从来就不是理想主义的」,即便这些人一部分是因为新进用户口无遮拦而自尊心受挫离去,也是合乎世界之残酷本质的。
- 非流通领域的格雷欣法则要求「劣币」从驱逐「良币」的过程中获利,而我觉得劣质答案或者「劣质用户」并没有从所谓优质用户的离去中获利,事实上,没有任何人从这个过程中获利。我们只是感觉到知乎的氛围没有以前好了。但问题是,我倾向于相信,不论运营者采取任何手段,知乎都不能在扭转这一趋势的同时不在其他方面有所损失。这一点也许是可以讨论的,但是验证起来成本可能太大了。
最后回到这个问题上面:为什么会有人持有「某某网站能解决的问题不要来知乎问」的想法?
我想,是因为知乎正在走向多元化。我并不是说多元化一定就是好的,事实上在现实世界里过去一段时间曾推行多元化的国家,如今都或多或少对此有所反思。不过作为一个问答网站,随着规模扩大,知乎多元化的趋势几乎不可逆。三年前「某某网站能解决的问题不要来知乎问」基本上是个共识,后来它慢慢变成一件需要提起来、需要被捍卫、摇旗呐喊和坚持的事,而现在有人质疑它的合理性,那么将来抱持「某某网站能解决的问题不要来知乎问」想法的人应该也就会越来越少。
原发布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3255638/answer/24082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