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B及其他

终于忍不住诱惑,买了一本GEB: an Eternal Golden Braid ,1999年的20周年复刻版。广告时间:

如果你是个对数学/计算机学/语言学/逻辑学/脑科学/哲学/禅感兴趣的家伙,还没有读过这本书,那么我向你严重推荐它。事实上,根据wikipedia,这本书覆盖的领域包括:

  • Metamathematics
  • Symmetry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 Formal systems, computability
  • Paradoxes
  • Zen
  • Genetics
  • Molecular biology
  • Logic, number theory
  • Typography and syntax
  • Brain, mind, and cognition
  • Syntax vs. semantics
  • Free will vs. determinism
  • Holism vs. reductionism
  • The Lisp programming language
  • Fugue, counterpoint, and musical form
  • Isomorphisms and meaning
  • Juxtaposed layers of meaning, counterpoint, semiotics, codes
  • Self-reference, recursion, strange loops
  • Self-organizing, emergent sense of identity: consciousness (e.g. "I am a true statement, and what I state is that I cannot be proven within this system to which I belong" or "I am truthful, but my truth transcends this universe")

作者Douglas Hofstadter,中文名候世达。他的书涵盖如此多的领域,定义他具体是什么人物自然也很难,Wiki上简单的说美国“学者”。我觉得可以说他是个哲学家,语言学家,翻译家和人工智能学家。书名中的G是指数学家和逻辑学家Kurt Gödel(对了oldimp,这个家伙是维大的),围绕其哥德尔不完备定理展开的论述是本书的核心内容之一。E是指M. C. Escher,擅长在二维平面表现对称性、形体渐变和逻辑悖论的艺术家。B就是J.S.Bach了。动心了吗?心动不如行动!现在就点击Amazon免费链接,还有特别折扣哦。

Ok,广告之后言归正传。我不想写书评什么的,写来写去也就是此书如何如何牛b,还没有其他书可以与之并论,以及国内没有这类书的市场之类的。哦wait,这本书也不是没有别的书可以与之并论——至少这个名字有点像钱德拉塞卡的《莎士比亚、牛顿和贝多芬》(这是国内译本的名字,原书应该叫做Truth and Beauty ),同样是将三个不怎么相干的人扯到一起来演绎。只是钱德拉塞卡的那本书不知道是翻译的关系还是原著本身的问题相当的晦涩难懂,我甚至没能看完,可这本GEB却在第一次读的时候就彻底吸引了我,来德之前一度想要装到箱子里带着,但实在是太厚。我不记得中文版有多厚,但现在这本书的页码是777(这个数字也是它诱惑我的一个原因)。当然中文版感兴趣的人也可以买,虽然我不太清楚哪里可以买到,译名叫做《集异璧之大成》,7-100-01323-2/B·188,商务印书馆,50大洋。Well怎么又回到广告时间了……可以买的原因是,尽管中文版是根据1979年的第一版完成,但是书中的理论半衰期都很长,所以不必担心过时,且这本书的中文版并非简单的翻译,更是一种重新诠释,而这种诠释是在作者授意之下,由一群很认真的家伙们完成的,所以书中原有的语言珠玑,包括一些和诗意一样无法翻译的语言游戏,并未lost in translation,相反以更加中文化的形式被扩展了。

第一次遇到这本书是在大二的一个夏天,我蓬头垢面穿着拖鞋短裤t恤从那年同样蓬头垢面穿着拖鞋短裤t恤的毕业生们摆下的书摊面前走过,走马观花地看他们卖的书,无意中发现一张空荡荡的席子上,在几本点缀一样的花花绿绿考研书之间,有这么一本砖头式的灰皮大书。不知道是受了阿兰·图灵,冯·诺依曼还是六祖惠能的指引,我发现自己蹲了下来,开始翻阅它。蹲在那里读完了前言,翻了翻内容,我已经出离惊讶了,于是抬起头端详卖书的那个人。我承认现在我想不起来他的样子,因为很难指望读这种书的人是个美女,而且当时我正在计算兜里有多少钱,这本书又能打多少折。依稀想来,那是个有些腼腆,瘦瘦戴副眼镜,表情呆滞(听起来很像形容我自己),一看就是老实理工科生的家伙。我问他这书多少钱,他显然很是思考了一阵,然后踌躇地说,二十。我很龌龊地怕他变卦,没有多说话,匆匆掏出二十块钱给他,抱着宝贝走了。现在很后悔,我觉得当时应该跟他聊聊,问问他为什么要卖这本书,这种书也可以卖的话,又有什么样的书可以留下。

在之后的两年里这本书给了我很多指引,不是地图或者菜谱那样实际的,对于生活的指引,而是一种对自我知识结构重组的指引。在这本书之前,我的大部分知识都是彼此孤立的,虽然可以朦胧地意识到其中许多东西在底层(或者高层,取决于视角)都是有共通之处,但始终没有认真去思考其中的关联。而在这本书之后,我似乎发现了一根线,可以把所有我感兴趣的领域串起来,从一个主题变换到另一个主题的过程不再是一种机械的切换,而是可以找到其中的潜在关系。这种感觉很像看Escher的画Metamorphosis I, II, III,而最后这些主题可以因由此不断变化的线索有逻辑地连成一个环。同时,更加重要的是,我可以感知到什么东西在这个环之外,即那些超越逻辑的东西。我知道对于许多人来说这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是对我来说这不啻一种恩赐。

所以在这个感恩节我花17欧买了这本书,还是感觉比较值的。我希望自己可以像第一次读中文版那样通读它一次,也许可以体会到那些不可避免地lost in translation的部分。

此外,在我拿到这本书的前一天,第一次拜读了传说中的丹·布朗的大作,不是《达芬奇密码》,而是《天使与魔鬼》,而且是一本竖排的繁体版。这似乎是我除《金瓶梅》外第二次读繁体竖排书,而王逸兰小姐告诉我说台湾小说都是这样排的……well,对我来说这样的排法和字体看起来很漂亮,但是阅读起来很痛苦,因为很难一目十行。不管怎样,我还是排除万难读完了它,毕竟这是王逸兰小姐特别推荐的。这个版本翻译的不错,读起来流畅性很高。读完的最大感觉就是扯,戏剧性的最后时刻大逆转让人想起《非常嫌疑犯》,而用反物质炸毁梵蒂冈之类的情节也实在是耸人听闻的可以。不过还是值得一读,作者在书中对科学和宗教的观点相当不错。此外该书对罗马城的描写也让我们对计划中的罗马之旅更加期待。奇怪的是,这本书再次验证了一个我的一种经验,就是你听到什么新名词的话,你就会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再次遇到它。在两个礼拜以前我和马丁扯到帝国主义,他告诉我了一个新名词:Illuminati。我上网看了一下弄明白了它是什么,然后两周之后就读到了这本以Illuminati为主题的小说。

最后,俗套,假如我有钱的话,一定开家私人图书馆。

假如我有钱的话……

我可能就不读书了。

Sig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