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和意大利的议会制度与英国的西敏制到底有什么区别?
我再来班门弄斧一下吧,若有常识错误,烦请指正。首先强调一点:西敏制是议会制(或者叫内阁制)的一个子集,在横向对比的时候,议会制政体之间的差异,要远小于它们和总统 / 半总统制政体之间的差异。不过,即便两个国家都属西敏制,也不意味着它们的运作机制完全一样。换言之,若设今日英国的「西敏度」为 1,则其他同样采用西敏制的国家可能有 0.9 或者 0.5,但绝对不会也是 1。而纵向来看,一百年前的英国也不会是 1,毕竟再稳定的政治体制也会随着立法和实际施行而缓慢变化。西敏制的种种特殊之处大多来自英国在宪政实践中的传统和习惯,正当性源自「自古以来」,没有成文的依据;而其他制度的政体可能是设计出来的,所有程序和细节都写在法典或者章程里。以下主要说说三点「西敏议会制」与「非西敏议会制」之间的差异(而不是议会制与其他政治体制之间的差异,虽然前者基本上也是后者的一个子集)。
第一个最直观——但并不是最基本——的区别:座位不一样。来看看西敏制典范国家,英国和加拿大的下院:
以及两个同样采用西敏制但程度较低的国家,印度和澳大利亚的下院:
(照片来自印度政府网站)
最后是小小的马耳他议会:
(照片来自马耳他政府网站)
可以看到,西敏制的议员们全部或者大部分成两排对坐,传统来说执政党坐在(议长的)右侧,反对党坐在左侧。反观德国和意大利的下院:
(意大利议会照片来自 http://Bloomberg.com)
它们像绝大多数其他政体的议会一样,席位排成扇形或马蹄形,甚至在九九年之前,德国下院座位干脆排成圆形。
座位排布对与会者的心理影响颇大,西敏宫下议院对坐的两排座位之间距离很近,号称「两剑之隔」,即两侧最前排各自拔出佩剑向前伸出时,剑尖能碰到一起——虽然这只是毫无根据的市井传说,但对坐的人的确会倾向于对抗,一方议员站起发言时必须直面对手,但身边背后也都是自己人撑腰。反对自己的政党的行为(比如对本党派的法案投反对票)在西敏制里也就因此俗称「穿堂(crossing the floor)」,即穿过中间的空地坐到对面的意思。
而扇形议会则会让人们倾向于寻找共识,配以发言人需要走到中央、面对整个会场的议事规程,可以避免争吵——但并不能避免打架。
这就是为什么维基百科的议院条目上,采用西敏制的席位示意图许多(但不是全部)会画成这样:
(上图为英国下院)
(上图为印度下院)
而其他绝大部分国家会画成这样:
(上图为德国下院)
(上图为意大利下院)
当然也不是所有西敏议会都采用对坐,除了上面加一个半圆的变种,还有刻意要表现出与西敏制有所不同的苏格兰议会:
此外,部分西敏制国家还有不属于两派之外的所谓 crossbench 存在,这个术语也是由英国上院里垂直于两派排列的座椅而来,就不细说了。总之如果看到一个国家的议会大部分人明显分成两排对坐,那么它一定是西敏制(但反过来并不成立:如果不是对坐,则可能是含西敏在内的任何一种政体)。
第二个较大的差异是西敏制的官方反对党和影子内阁。在大部分议会里,在野党虽然都可以叫做反对党(Opposition),但典型西敏制下,最大的在野党有个官方的称号,比如英国、加拿大和直布罗陀叫做 Her Majesty's (Most) Loyal Opposition,「女王陛下(最)忠诚的反对党」,尽管「忠诚」和「反对」出现在同一个称号里听起来有点精神分裂,但忠诚是指对国家(君权),反对是指对政府(执政党)。在女王荣光已经暗淡的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印度,议会认定最大在野党的头衔就是简单的 Official Opposition,「官方反对党」。
另外,西敏制的反对党一般会组建一个不具任何实权的镜像内阁,其领头人通常就是反对党的党魁。其作用一方面针对执政内阁成员一对一「专人盯防」,一方面也为将来打下江山组阁做准备,这个镜像内阁叫做 shadow cabinet,影子内阁。不过并不是所有西敏制国家都会有官方反对党和影子内阁,比如新加坡没有什么能与执政党抗衡的力量能充当反对党;而我们可爱的苏格兰没有官方反对党,但每个在野党都有自己的影子内阁。
反观德国和意大利,反对党就是指所有议会内的非执政党,它只是一个术语,没有政党会得到任何官方的特殊冠名。反对党也不会专门成立影子内阁(意大利曾经在〇八年弄过一次,第二年就解散了)。
第三个比较明显的差异是,西敏制国家一般是普通法系,换句话说,西敏制议会的立法权有一部分分给了司法系统。当然这一条也不是所有西敏制国家都符合,比如南非混合了普通法和民法法系,苏格兰和魁北克也都属于混合体。而其他议会制国家几乎都是民法法系,司法系统对立法的影响较小。
此外还有一些比较细微的差别,比如西敏制一般会明确说内阁是 Responsible Government (责任政府),即内阁必须对议会(而不是君主或者国家元首)负责,议会对内阁不满的话可以通过拒绝通过政府的预算法案或者发起不信任动议来逼迫内阁下台。但实际上,大部分(如果不是所有)议会制政体中的内阁都对议会负责,毕竟内阁成员自己就是议员,只不过这一理念没有像西敏制这样明确的表达,又或者议会控制内阁的方式没有那么有效或极端,比如现在联邦德国的议会没有能单纯导致内阁下台的不信任动议,要想替换总理,必须先有半数以上议员认同一个替换人选。又比如西敏制国家一般会有国家元首向整个议会讲话的国会开幕典礼,源于英国的 State Opening of Parliament,非西敏议会国家一般没有。
如无额外说明图片来自维基百科。
原发布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2569846/answer/131799340